2025年首届中国创新药智造与商业未来大会落下帷幕

大会开始前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吴清功先生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副会长,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新华先生,为会议进行致辞,两位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创新药十年发展的“跨越式” 成就,同时对中国创新药的下一步发展如何有效的实现商业化阐述了个人观点。


主题演讲
洞见趋势、碰撞智慧
医保政策迭代!以市场化机制护航创新药发展
大会开篇由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原司长熊先军先生为大家带来《创新药促进医保政策完善》,从医保与医药的市场关系切入,指出医保政策正从“政府定价” 向 “市场化定价” 转型: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反映创新药临床价值,给予创新药多次医保准入机会,完善谈判药使用政策,让医保成为 “鼓励创新的核心机制”。专场强调,医保局作为市场最大购买者,既要尊重药企的市场选择,也要通过 “以量换价” 平衡患者可及性与企业可持续性。

十年发展复盘!从“跟跑” 到 “领跑”,中国创新药出海正当时
药渡集团董事长李靖博士的《中国创新药10年发展与商业化现状》,回顾了中国创新药的 “逆袭之路”:2015-2024年,1类化药临床申请量翻15倍,1类生物药翻40倍,全球首批创新药数量较2010-2017年增长160%,8款F-I-C药物获批(近3年占4款),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 “me too” 向 “first in class” 跨越。专场还聚焦 “出海” 亮点:2024年 License-out 交易达125项,恒瑞、百济等企业的ADC、双抗项目以超60亿美元交易额刷新纪录,NewCo模式更成为Biotech出海新选择;同时提醒企业关注协议严谨性,规避授权终止风险。

2025 市场格局生变,医保与出海成关键变量
法伯科技总经理薛林桐先生为大家带来《2025 中国创新药市场格局与发展》,用详实数据解读行业新态势:2024 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超 1.14 万亿元,抗肿瘤药以 916.7 亿元销售额(占比 63%)领跑,院外渠道贡献近半份额;外资企业仍占主导,但本土创新药增速已超外资(2024 年本土创新药同比增长 28%)。专场特别强调 “支付” 与 “出海” 两大核心变量:医保谈判常态化使创新药纳入医保周期缩短至 1 年以内,2024 年创新药医保覆盖超 90%;License-out 交易持续升温,2024 年 TOP5 交易总额超 200 亿美元,ADC、双抗等技术成为出海主力。此外,专场还预判 2025 年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出后,将进一步拉动院外 DTP 药房市场,为创新药开辟新增长空间。

数字化破局!全生命周期营销打通创新药“研” 值到 “市” 值链路
医百科技策划经理曹彬女士以《数字化赋能创新药价值兑现》为主题,直指创新药商业化“痛点”—— 进院难(2024 年北京、广东新药平均进院率不足 12%)、窗口期短(FIC 产品独占期仅约 12 个月)、利润压缩(医保谈判平均降幅超 60%)。对此,报告提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通过医百 HCP 数据库精准筛选目标医生,以 100.CRM + 平台提升代表效率,依托 100.eMarketing 实现医生全场景教育,再借 100.eHospital 构建患者服务闭环,从导入期 “定义价值”、成长期 “规模渗透”、成熟期 “构筑壁垒” 到衰退期 “价值延续”,全程数字化赋能创新药价值兑现。现场分享的肿瘤药企 CRM 升级、外资药企私域营销体系搭建等案例,更验证了数字化工具在提升营销 ROI、加速商业转化中的实际价值。

创新药第二波浪潮已至,新兴领域迎“弯道超车” 机遇
药渡咨询负责人汪星先生带来的《2024-2025中国批准创新药市场价值与商业代理机会分析》,率先勾勒出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脉络:从 “me too” 类快速跟进的1.0时代,到组合疗法、ADC、CAR-T等新技术驱动的2.0时代,如今已迈入 “全新靶点、first in class” 的3.0阶段。数据显示,2010-2025H1中国生物药IND数量爆发式增长,近5年申报量达前10年3倍,其中抗体、CGT疗法2025H1 IND 数量较2023H1分别激增159%、218%,中国在新兴领域与外企的时间差持续缩短,部分领域实现 “弯道超车”。报告还聚焦戈利昔替尼、赛立奇单抗、怡培生长激素等重磅创新药案例,从临床价值、市场规模到商业化路径,深入剖析不同细分领域的商业代理机会,为企业布局创新药市场提供清晰指引。

思康睿奇创始人胡邵京先生在《中国生物医药BD的跃迁与未来趋势》中展示了中国生物医药BD(业务发展)的跃迁式发展:License-out总金额从2021年的134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8亿美元。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2023年中国创新药BD首付款合计267.6亿元,首次历史性地超越IPO募资总额,在一级市场融资寒冬中,BD已成为Biotech不可或缺的现金流来源和抗风险支柱。他特别指出,ADC和双抗等技术平台资产享受了更高估值溢价,单笔ADC交易均值达7.8亿美元,是传统小分子的2.6倍。这些变化标志着产业逻辑的深刻变革。

NewCo模式崛起,成为中国药企出海高价值跳板
原奥博资本亚太区执行董事周丹旦先生在《资本视角下的NewCo模式观察》中强调,NewCo模式通过“股权+资金+团队”三位一体,正成为Biotech出海的新范式。他解释道,与传统License-out一次性出售权益不同,NewCo模式是中国药企将资产注入一个海外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以此获得首付款、股权(通常保留20-30%股份及董事会席位)和未来里程碑付款。这种模式在2024-2025年已完成约20项交易,其优势在于既能获得即时资金和全球开发资源,又能通过持股分享资产长期的资本增值和商业化红利,避免了资产控制权的完全丧失。他以荣昌生物与Vor的合作(荣昌持股23%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为例,说明了该模式如何为企业带来市值和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思路迪医药副总裁夏芳女士在《满足临床需求——创新药商业价值体现》中提出“3A原则”:可及性(Available)、可负担性(Affordable)、适宜性(Appropriate)。她以思路迪的恩维达®(恩沃利单抗)为例,其独特的皮下注射剂型大大提升了用药便捷性和患者体验,体现了“适宜性”与“可及性”。同时,她重点介绍了下一代in vivo CAR-T(体内CAR-T)技术,相比传统体外CAR-T,该技术有望实现“成本可控、快速可及、安全性更好”的突破,是未来实现“可负担性”和更大商业价值的关键方向。

圆桌讨论
共商商业化团队协作之道
在由药渡集团CEO丁红霞主持的圆桌讨论中,桦冠医药董事长陈剑、思路迪医药副总裁夏芳、思康睿奇创始人胡邵京围绕“创新药企业如何搭建适配的商业化团队与协作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脑力激荡。嘉宾们认为,在医保谈判常态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医学-市场-销售-准入”一体化的高效协作体系,并提前布局基层市场与院外渠道,方能实现产品的快速放量与持续增长。

总结展望
构建“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新生态
会议的收官环节,中国医药健康发展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黄东临高屋建瓴地展望了“十五五”期间创新药的发展路径。他指出,面对增长瓶颈,行业需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借助临床学科发展、支付体系改革(特别是商保的补位)、以及下沉市场的开拓,共同构建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稳健商业化生态,让更多中国创新药惠及国民,走向世界。

本次峰会成功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清晰勾勒出中国创新药产业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从“本土创新”到“全球价值”的进化路线。在政策、临床、资本与商业化的合力驱动下,中国创新药正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理性且充满希望的未来。
-END-

转载声明:未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或本网权利人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领先医药科技”。

Hotline服务热线:010-83057670
简体中文

010-83057670
联系地址:
技术市场部:
北京新领先
新领先药讯
010-61006450
